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今年(2022)3月,日本政府宣布騎乘電動滑板車者,不需再持有駕照,就能行駛在一般道路上。
而2022年4月,台灣立法院也宣布電動載具相關法案三讀通過,修正案中也有提到電動滑板車、平衡車等個人行動器具將進入「慢車」納管,但行駛路段、時間及速限則會由地方政府規定。
隨著電動滑板車在全球各地越來越普及,也有越來越多國家陸續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,下面就來看看台灣及下列5個國家對於電動滑板車各有哪些規範吧!
2022年,日本內閣決議將電動滑板車的分類將從現在的「助力自行車」變更為「特定小型助力自行車」,未來在日本只要滿16歲,不需要駕照也可以騎乘電動滑板車,而且可以行駛在一般道路上。
除了對年齡有設限外,日本對於電動滑板車的規格也有一定的規範,除了前、後需要安裝車燈、反光鏡外,也需要加保車險,才能合法上路,未來日本政府也會針對這個新分類另設新的車牌。
日本一家電動滑板車「LUUP」近年來也於日本境內積極推動共享電動滑車,只需要下載指定APP,掃描電動滑板車上的QRcode就可以完成租借,LUUP的計價方式為「基本費用50日圓+每分鐘/15日圓」,目前LUUP的租賃地點已遍布東京、大阪、京都等多個城市,儼然成為日本民眾移動的新寵兒。
2023年LUUP也宣布海外旅客,只要年滿16持護照(不需持駕照),並完成手機APP註冊及通過APP中的小測驗,即可使用旗下共享電動載具,未來去日本觀光,遊客就可以多一項遊日新選擇。
(資料來源:日本將修改法律對電動滑板車等實施新規;日本騎電動滑板車很方便?小心貪一時之快而觸反法律;ご利用ガイド(LUUPサイクル・電動キックボード))
電動滑板車自引進德國之後,就非常受德國人民喜愛,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,為了遵守社交距離等防疫政策,德國也鼓勵民眾減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,改使用共享電動滑板車、自行車等交通工具。
而德國上議院雖然明訂電動滑板車可以行駛在一般道路,但有鑑於電動滑板車在德國的事故率逐年攀升,最高時速不可以超過20公里,對電動滑板車的規格也有嚴格規範。
像是最基本的剎車功能和照明外,雖然不需要駕照,但騎乘者需滿14歲才能上路。
而電動滑板車的總重量也不能超過55kg、大小不能超過200 cm(長)*70cm(寬)*140cm(高)、電機功率也不能超過500W…等等,而這些嚴格的規範也都是為了更保障全體用路人的安全。
(資料來源:E-scooters in Germany – do’s and don’ts , Germany legalizes e-scooters, these are the rules)
義大利的共享電動滑板車風氣十分盛行,是不少義大利居民平日裡的代步工具,但也因此造成不少城市亂象(酒駕、亂停車…等等)。
所以義大利政府對於電動滑板車的規定也相對嚴格、完整一些。除了有嚴格禁止14歲以下的人騎乘外,還另外規定騎乘的人要配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,電動滑板車的電機功率也不可以超過500W,在步行區時速不超過6公里、自行車步道不超過20公里、一般城市道路不超過30公里,而且人行道上是禁止騎乘,只能用牽行的喔!
此外,義大利因有不少名勝歷史古蹟座落,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遊客來參觀,因此義大利也有部分古蹟明訂禁止電動滑板車進入。
(資料來源:義大利電動滑板車強制法規來了!禁止未成年人使用)
新加坡在2021年正式宣布電動滑板車的駕駛人除了需要滿16歲外,也需要完成線上考照才可以騎乘;16歲以下的孩童如果要騎乘電動滑板車,身邊也需要有駕照的人陪同。
規格上,電動滑板車的車重不得超過20公斤、車寬不得超過70公分、車速不超過25公里,加上當地個人電動交通工具火災意外頻傳,所以新加坡政府也規定電動滑板車必須通過UL2272的檢驗,貼上相關檢驗貼紙,來確保產品和使用者的安全。
如果沒有通過相關檢驗就上路,電動滑板車除了會被自動註銷,也會被禁止行駛在公共道路上喔!
* UL2272 目前被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國家視為檢驗規範,該標準規範對象涵蓋了電動平衡車、電動滑板車、電動滑板鞋等各種個人電動代步載具,檢驗內容涵蓋零部件、電性能、機械性能、環境測試、電機測試等一系列安全檢測。
(資料來源:E-bike, e-scooter riders must pass online theory test, be certified from Jan 1)
在澳洲每一個洲對於電動滑板車的規範都不一樣,時速最高開放到25公里,最低則在10公里,開放的路段也都根據各州規定有所不同,但共同的是,騎行的過程中都需配戴澳洲政府認證的安全帽,騎乘者也可以另外加配護膝、手套、反光背心,來保護自身安全。
在電動滑板車的規格規定上,都至少要配備一個有效的剎車裝置、安裝車鈴噹或喇叭,車前、車尾燈和紅色的反光板(條)也都是基本配備喔!
(資料來源:Australia electric Scooter Laws 2021)
2022年4月,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修正案,將多項電動載具納入「慢車」管理。
按照【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】第 69 條,慢車種類及名稱規定如下:
一、自行車:
二、其他慢車:
(資料來源:全國法規資料庫 )
由上面的法條可見,電動滑板車應屬於最高限速在25公里的其他慢車中的「個人行動器具」內!個人行動器具目前的規範為「個人行動器具,應依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所定規格、指定行駛路段、時間、速度限制、安全注意及其他相關管理事項辦法之規定,始得行駛道路。」,在相關規定還沒公布之前,則繼續沿用舊法,個人行動載具得行駛在自行車道或腳踏車道,公園、空地…等空曠封閉地方騎行。
而2022年11月強制實施的新法,目前只針對微型電動二輪車(電動自行車)規範,所以電動滑板車目前仍不需用掛牌及強制投保。
看完上述內容,發現各國除針對使用者有制定相關規範外,更針對電動滑板車的檢驗、車體規格..等有明訂的規範。而台灣對於電動滑板車的規定雖逐漸走向明朗,但因為電動滑板車產業在台灣尚未普及,因此不論更詳細的法律規範或是針對車體本身的規範,仍有再進步的空間!
然而不論是何種規定,都希望大家要好好遵守其規定,除了能讓使用者的安全多一分保障外,相信隨著安全使用的使用者越來越多,合法的檢驗制度、騎乘制度都完善了之後,像這樣的環保、安全,又方便的電動載具,會被大環境正式看待並接受。
最後提醒大家,酒後駕駛電動滑板也依然屬於違法的行為,並依「慢車」車類規定,慢車駕駛者的酒精濃度超過標準者,將處1200元以上2400元以下罰鍰,若拒絕接受酒測者,罰鍰也提高至4800元!更詳細的規範可參考這篇文章〈酒後騎「電動滑板車」算不算酒駕?用腳滑的也算嗎?法條一次解釋讓你知道!〉
想了解更多產品資訊可以點這: Waymax官方網站
延伸閱讀:
責任編輯 / Waymax 專業團隊徐欣怡
本文內容之著作權和一切圖文皆為 Waymax所有,未經同意請勿複製轉載。
(本文章最後更新於2023.10.12)